醫用內窺鏡攝像系統適用于全科室,臨床上普遍用于耳鼻喉科、泌尿外科、婦科、眼科、骨科、神經外科、醫美整形等科室,適用于耳鏡、鼻竇鏡、鼻咽鏡、腹腔鏡、宮腔鏡、關節鏡、椎間孔鏡、纖維支氣管鏡等各種內鏡領域。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,醫用內窺鏡技術也在不斷提高,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醫用內窺鏡攝像系統的發展歷程,進一步了解醫用內窺鏡攝像系統。
醫用內窺鏡攝像系統的發展歷程
1、硬式內窺鏡階段(1806--1932):硬式內窺鏡階段由德國人PhilippBozzini首創,由一花瓶狀光源、蠟燭和一系列鏡片組成,主要用于膀胱和尿道檢查。1895年Rosenhein研制的硬式內窺鏡由3根管子呈同心圓狀設置。1911年Elsner對Rosenhein式胃鏡作了改進,但透鏡臟污后便無法觀察成為主要缺陷,盡管如此,Elsner式胃鏡在1932年以前仍處于統帥地位。
2、半屈式內窺鏡階段(1932—1957):Schindler從1928年與優秀的器械操作師GeorgWolf合作研制胃鏡,最終在1932年獲得成功,定名為Wolf-Schinder式胃鏡,在這之后,眾人對其進行了改造,使之功能更加齊全,更加實用。
3、光導纖維內窺鏡階段(1957年至今):1954年,英國的Hopkins和Kapany發明了光導纖維技術。1957年,Hirschowitz及助手在美國胃鏡學會上展示了自行研制的光導纖維內窺鏡。60年代處,日本Olympas采用外部冷光源,使光亮度大增,視野進一步擴大。近10年隨著附屬裝置的不斷改進,使纖維內窺鏡不但可用于診斷,還可用于手術治療。
4、電子內窺鏡時代(1983年以后):1983年WelchAllyn公司成功研制了電子攝像式內窺鏡,該鏡前端裝有高敏感度微型攝象機,將所記錄下的圖像以電訊號方式傳至電視信息處理系統,然后把信號轉變成為電視顯像機上可看到的圖像。
醫用內窺鏡攝像系統的組成
醫用內窺鏡攝像系統由內窺鏡光學接口、攝像頭和攝像系統組成。攝像系統由攝像機、電源線及各種連接線組成;目前攝像頭有單晶片攝像頭和三晶片攝像頭;內窺鏡光學接口適用于:膀胱鏡、腹腔鏡、鼻竇鏡、支撐喉鏡、耳鏡、宮腔鏡等內窺鏡。
醫用內窺鏡攝像系統的作用
一、導光,把外面強光源的光導入器官內,照亮檢查部位;
二、導像,把反映器官內窺情況的像傳導出來,通過監視器,方便醫生觀察清晰細節的腔內組織,為醫生安全手術、精細操作提供保障。
以上簡單介紹醫用內窺鏡攝像系統的發展歷程,更多歡迎咨詢!
生產企業名稱:徐州益柯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(已授權)
注冊證編號:蘇械注準20222060603 蘇械注準20212061298 蘇械注準20142060203 蘇械注準20182181550
廣告審查批準文號:蘇械廣審(文)第270123-00907號 蘇械廣審(文)第260905-00905號 蘇械廣審(文)第250118-00909號
蘇械廣審(文)第231112-00908號
注:購買后請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,注意相關事項,具體詳見產品說明書